北斗聚焦 | 北斗系統助力迎接航天員凱旋;北斗系統正式加入國際中軌道衛星搜救系統;中阿北斗合作成果豐碩

來源:今日北斗   2022-12-10 08:12   

第一百十三期

2022/12/5-2022/12/11


★ ★ ★

NO.1

北斗系統助力迎接航天員凱旋 

圖片

航天員陳冬(中)、劉洋(右)、蔡旭哲安全順利出艙(拼圖照片),新華社發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寒風凜冽的東風著陸場,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搜救回收任務最大的難點是極寒和夜間條件,夜間搜索發現目標難、夜間到達著陸現場難、救援現場保障要求高、搜救行動風險防控要求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說。

  針對夜間搜索難題,科技人員基于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在著陸場應用,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搜索引導體系;研制了國內首款共口徑、長焦距、柱型直升機光電吊艙,調配具有微光、紅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學設備在地面布陣,提升夜間搜索發現返回艙的能力。


圖片

搜救人員使用網通院研制的衛通便攜設備


此外,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五十四所)測控通信系統和北斗態勢系統也為神舟十四號快速平安返回保駕護航。

網通院研制的衛星通信固定站、車載站、便攜站,承擔著搜索回收地面分隊、空中分隊的通信保障任務,它們能夠完成指揮信息、測控數據及各類圖像話音的傳輸任務,為載人航天系統決策提供支持。

網通院研制的回收區北斗態勢系統,是安裝在搜救平臺上,助力神舟十四號飛船快速回收的又一“利器”。它利用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和短報文功能,構建出指揮中心、前方指揮、搜索平臺三位一體的指揮體系,使搜索力量態勢分布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指揮中心更有針對性地排兵布陣,使返回艙搜尋更加精準高效,通過北斗賦能大幅提升返回艙搜索效率,縮短了回收時間。


來源:長江日報、科技日報、河北新聞網

圖/新華社、河北新聞網


★ ★ ★

NO.2

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宣布北斗系統正式加入國際中軌道衛星搜救系統

圖片


12022年11月16日至29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第67屆公開理事會成功召開,會議期間,大會主席發表聲明,正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已與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四個理事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美國)完成了北斗中軌搜救載荷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政府間合作意向聲明的簽署工作,同時,大會還審議通過了全球衛星搜救系統技術和程序標準文件中北斗相關的修訂內容,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空間段提供國,北斗國際搜救服務成為繼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后第二個獲得國際組織認可的全球服務。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 ★ ★

NO.3

《新時代的中阿合作報告》發表  中阿北斗合作成果豐碩

圖片

多國國旗飄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街頭


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新時代的中阿合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范嗵幹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

《報告》指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始終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2004年中阿合作論壇正式啟動以來,論壇框架下已建立起中阿北斗合作論壇等17項合作機制,成為推動中阿關系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國際上樹立了跨區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報告》指出,中阿務實合作、生機勃發,高新合作向上突破,在航天衛星領域,建立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合作機制,在突尼斯落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個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

《報告》還記錄了歷年阿盟外長會友華決議匯編,表示根據阿中合作論壇行動執行計劃,籌備2022-2023年度各項活動和會議,包括第四屆阿中北斗合作論壇。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圖源自新華社


★ ★ ★

NO.4

江蘇:睢寧縣建設北斗技術裝備百萬畝示范區 推動稻麥生產走向“四化”

圖片


江蘇省睢寧縣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縣。12月4日,記者隨同揚州大學的科研團隊來到睢寧縣李集鎮看到,這里由校地合作建設的睢寧縣北斗技術裝備稻麥兩熟示范區,一期10萬畝核心區已基本建成,田間連片小麥出苗整齊,長勢喜人。

今年,睢寧縣與揚州大學深化校地合作,依托張瑞宏教授團隊技術裝備力量,采取產學研用結合,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在國內率先啟動建設百萬畝北斗技術數字化、精準化、標準化、規?;钧渻墒焓痉秴^,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轉型升級。

“我們團隊長期致力于數字化精準化機藝融合稻麥種植技術研究,在國內率先研發的北斗導航九道工序一次性作業耕播技術及成套裝備,擁有15項發明專利。近三年,在江蘇、安徽、河南、新疆等地,示范推廣已超13萬畝,效果顯著。示范區平均降低稻麥種植成本20%,減少勞動人力30%左右,畝均產量提高10%-50%,畝均效益增長近400元,讓農業真正變成賺錢產業,這些先進裝備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睋P州大學張瑞宏教授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 過國忠  柳鑫

圖/柳鑫


★ ★ ★

NO.5

新疆:北斗技術助力新疆電力設備地質沉降高精度監測

圖片

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研發的變電站地質沉降監測裝置


12月8日,在新疆烏魯木齊220KV老滿城變電站內,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員工正在對地質沉降在線監測裝置進行維護。

“這個是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研發的變電站地質沉降監測裝置,首次在烏魯木齊電網中進行應用?!眹W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南變電運檢中心老滿城變電運維班副班長陳超介紹,通過采用北斗技術,為變電站沉降監測提供實時厘米級、事后毫米級定位服務,實現變電站內地質災害全天候自動化沉降監測,對站內建筑物及設備基礎等微小沉降、不均勻沉降及時預警,對提高變電站智能化水平和電網設備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變電站內建筑物、電力設備基礎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會使建筑物、設備基礎產生附加應力,當不均勻沉降超過物體所承受的限度時,會造成墻體或基礎開裂,甚至使整個結構嚴重傾斜,進而導致設備導引線緊繃、隔離開關動靜觸頭錯位等,影響電網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管轄變電站數量眾多,且很多變電站遠離市區。為準確掌握變電站內地質沉降變形趨勢,提升變電站沉降隱患處置效率,該公司組織人員,根據變電站中不同設備和建筑情況,自主研發了這一款地質沉降在線監測裝置,可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對于毫米級的沉降變化做出及時預警。

“該裝置采用蓄電池+太陽能供電方式,功耗小,可將監測站與基準站的觀測數據通過4G網絡等通信方式實時發送至監測平臺解算”,陳超說,使用該裝置后大大提高了變電站地質沉降檢測的準確率,同時也降低了沉降監測運維工作成本。

目前,該裝置已在220千伏老滿城變電站中得到了實踐應用,成為監測微小沉降、保護設備安全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下一步還將優化技術應用服務方式,擴大該裝置的推廣應用范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文、圖/塔伊爾江·巴合依


★ ★ ★

NO.6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過省級認定

圖片


中新網記者7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青海省基礎測繪院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過專家評議、現場答辯、實地考察等環節,成功通過“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省級認定。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以青海北斗數據中心為載體。該中心是青海省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定位、短報文信息等服務和科研生產的技術中心,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發展,形成了以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為主的一系列產業應用、技術方案和基礎設施,在推進青海省北斗系統產業化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占地2080平方米,依托1個北斗科普展覽室、2座北斗地面觀測站(黑馬河基準站、西寧基準站)和1個北斗應用體驗基地(火星營地智慧旅游體驗基地),開展從室內到室外、理論到應用多維度的科普教育工作,旨在通過開展科技、文化、教育等科普活動,激發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衛星導航技術等相關知識的興趣,加強大眾對科普知識的了解。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張添福


★ ★ ★

NO.7

北京:北斗一體化作業,香甜甘薯鋪就甜蜜致富路

圖片


近日,北京市延慶區沈家營鎮北京西王化營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基于北斗的種植農機的幫助下,有效提升了甘薯的種植效率,景象甚是喜人。

據悉,延慶區農業農村局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今年新投入示范使用的北斗智慧農機可實現開溝、澆水等功能一體化作業。未來,基于北斗的種植農機也將應用到除草、培土、收獲等田間作業上,增加甘薯播種效率,把小甘薯做成大產業,用北斗智慧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