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深圳造”氣象探測雙星順利入軌;山東5G+北斗融合數字孿生:聯通科技賦能 守護水利安瀾
周
報
第一百十六期
2023/01/09-2023/01/15
★
★ ★ ★
★
NO.1
“深圳造”氣象探測雙星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1月9日13時4分,由深圳市魔方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魔方衛星”)研制的西永微電園1號星(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1星)與西永微電園2號星(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2星),搭載谷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約900秒后星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該雙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GNSS大氣掩星、北斗/GNSS電離層掩星和北斗/GNSS-R一體化探測技術商業化應用序幕正式拉開,也標志著深圳衛星研制能力正穩步提升。
據了解,北斗/GNSS掩星探測和北斗/GNSS-R探測是天基北斗/GNSS遙感應用的主要方向。北斗/GNSS掩星探測為天基臨邊折射信號遙感,利用北斗/GNSS信號在大氣和電離層不同媒介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而發生的折射現象,對其折射信號進行分析、解算,最終獲得大氣折射率、溫度、濕度、氣壓數據和電離層電子密度等信息。北斗/GNSS-R探測是天基北斗/GNSS反射信號遙感,利用北斗/GNSS反射信號在不同下墊面的不同反射波特征,對其反射信號解算分析,從而獲得地球表面參數信息。這兩種探測數據,在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學、氣候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價值。
該項目未來規劃建設一個覆蓋全球、高精度、高時空分辨率的由高、低傾角子星座組成的北斗/GNSS遙感探測星座系統,實現全球全天候海洋、大氣層、電離層立體化、一體化探測。該氣象探測星座的構建旨在實現高質量全球氣象數據獲取,支撐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戰略落地,促進空間信息技術賦能國民經濟發展。
本次發射的兩顆衛星為星座系統的首發雙星,由深圳市魔方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制,衛星采用高集成度的一體化共形設計,先進的工業級自動化、批量化的生產模式,具有成本低、響應快、高性能、調度便捷等優點,可靈活進行在軌自主故障檢測處理及軟件升級重構。該雙星同時是魔方衛星電源系統自動化產線在批產商業衛星上的正式應用。
來源:深圳商報、魔方衛星
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
圖/魔方衛星
★
★ ★ ★
★
NO.2
山東5G+北斗融合數字孿生:聯通科技賦能 守護水利安瀾

近年來,中國聯通通過與山東省水利廳、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攜手,對山東現有存量小型病險水庫進行全面摸底,從而探索出一條提升水利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和智能決策水平的新路子。
現如今,以無人機為主的低空遙感網,以智能監測設備為主的地面傳感網,加上天上的5G融合北斗衛星,和工作人員的人工手持終端,打造出了一個“空天地人機”一體化的全面感知體系。
在山東省水利廳防洪調度項目中,山東省1031座小型水庫的數字孿生模型清晰地展現在控制中心大屏上,實時、準確、可靠地展示水庫的實時運行狀態。
“我們利用模型,把大大小小1031座水庫縮進了計算機,在電腦上打造一個與實際水庫一樣的‘數字孿生庫’, 實現雨水工情自動測報、水庫信息數字化管理、納雨能力分析和流域聯合調度預演等,為水庫的安全運行及防洪調度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以實現對現實情況的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優化調度?!甭撏夹g負責人郭永江說。
同時,“數字孿生庫”還可以通過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依托大數據、AI等創新技術,通過對天氣等因素的分析模擬不同情況下的水位、庫容、泄洪量等關鍵數據,建設覆蓋范圍廣、布控精度準高、分布密度大、類別品類多的信息采集和監測站點,供技術人員決策分析使用。
中國聯通為水庫災害防御搭建5G+MEC水利模型平臺及流域仿真決策指揮平臺,結合5G+MEC邊緣計算技術,建設水文、水動力、水工程調度和相關高性能算法、智能算法,為防洪聯合調度決策提供“算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項目采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兼容GPS、GLONASS系統,支持多頻道聯合定位服務。采用5G+北斗授時技術后,可以使全省水庫授時準確度達到10納秒的量級?!敝笓]中心聯通工作人員王海芹介紹說,“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精準支撐山洪災害防御的決策體系,提前‘吹哨’,給群眾提前轉移贏得更充分時間,也使流域防洪的智能決策成為了可能?!?/p>
來源:中國網新山東
作者:李建國 付心怡
★
★ ★ ★
★
NO.3
內蒙古測繪學會舉辦第十七屆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分會場-北斗導航技術論壇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標志著北斗系統進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為助力北斗新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近期,內蒙古測繪學會舉辦了以“綠色低碳發展 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第十七屆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學術年會測繪地理信息分會場 -北斗導航技術論壇。
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強介紹了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應用情況,重點闡述了內蒙古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情況,并就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前景與全區近200名科技人員進行了交流與研討。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可以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時空基準。推動北斗在各領域的規模應用,對于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推動自治區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測繪學會將繼續為科技人員和會員單位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強學術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和應用創新,推進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內蒙古的應用深度和廣度。
來源:內蒙古測繪學會、中國測繪學會
★
★ ★ ★
★
NO.4
莆田市國資委:“北斗+”應用再添創新場景

作為全國首個北斗三號綜合應用示范項目承建單位,莆田市數字集團充分發揮綜合示范應用成果和實踐經驗,不斷拓展北斗在各領域創新應用,已建各類應用場景17個。
近期,莆田市數字集團基于自主研發的漁業船舶和鄉鎮船舶動態系統,協助北岸公安局建設“五聯防一張圖”一體化平臺體系,通過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遙感遙測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北斗、AIS、視頻監控、監測預報等多源數據進行融合處理、挖掘分析,推動警情流程化批轉處置,提升海岸線安防工作效率,保障船舶航行和作業安全。
來源:莆田市國資委、莆田市人民政府網
★
★ ★ ★
★
NO.5
湖北辦好社會關心的民生實事 加快打造世界級北斗產業集群

1月9日下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辦好民生實事、突破性發展北斗產業等工作。
會議強調,要搶抓北斗產業發展機遇,發揮我省人才、科技、平臺等優勢,拼搏奮斗、真抓實干,全力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鏈條補強、應用場景拓展等重點工作,推動全省北斗產業突破性發展。各相關方面要樹立“一盤棋”意識,完善推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營造良好生態,加快打造世界級北斗產業集群。
來源:湖北日報
記者 楊念明
圖源于網絡
★
★ ★ ★
★
NO.6
遼寧大連:春運開啟,北斗助力水上船舶通航

近日,2023年春運正式開啟,大連海事局等單位針對當地水上交通安全任務,運用北斗等新技術開展了聯合巡航執法、聯合巡檢等工作。
據了解,執法人員運用基于北斗的定位終端,以及電子海圖系統,綜合分析大連港周邊水域概況、船舶通流量情況、船舶作業種類等信息,開展了安全風險研判,重點對通航密集區、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區等區域進行巡查。聯合巡航里程42海里,巡視錨泊船舶20余艘次,巡檢各類航標30余座,保障春運期間船舶通航安全。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水運報
★
★ ★ ★
★
NO.7
湖北宜昌:北斗農機服務農業生產多場景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開展了北斗農機應用推進活動,集中為農戶安裝了50余臺套北斗農機終端,并組織農機手進行了北斗農機技術培訓。
據了解,當地持續加大北斗農機推廣應用,截至2022年底已累計安裝應用北斗農機智能終端571臺套,服務合作社68家,全年監測面積達95萬畝,北斗技術成功運用到機械耕整作業、機械播種作業、高效植保作業、機械收獲作業、秸稈處理作業、產地烘干等六大作業環節的30多個農機作業類型,應用場景逐漸增多,用戶使用度持續提高,為當地數字農業發展貢獻了北斗智慧。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農機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