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中國電子與中交集團聯合打造船舶北斗定位監控系統;

來源:今日北斗   10月前   

第一百十七期

2023/01/30-2023/02/5


★ ★ ★

NO.1

中國電子與中交集團聯合打造船舶北斗定位監控系統


近日,中國電子、中交集團聯合研發的基于飛騰CPU和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的船舶北斗定位監控系統通過國家工信安全中心CNAS資質認證、三級安全等保測評,實現北斗三號短報文協議在交通行業的應用,并首次實現交通領域北斗數據包加密、數據傳輸鏈路加密等技術的推廣,有力推動了以北斗為代表的信息行業先進技術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的應用。

截至目前,系統終端數據已超過12萬條,在全球形成了深中通道、承平高速、菲律賓吹填項目等40余個“一帶一路”北斗樣板工程,接入北斗終端20萬臺套,覆蓋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為海外46個高危國家提供人員安全保障,破解了海外重大工程“聾、瞎、啞、險、散”等管理難題。相關技術成果獲2022年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勵,被評為國資委央企北斗三年行動計劃重要科技成果。

2021年起,中國電子與中交集團在自主安全北斗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方面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攻克數項關鍵核心技術,于2022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船舶北斗定位監控系統。該系統為眾多合作伙伴提供基于北斗定位信息共享、短報文信息轉發、狀態上報及數據傳送、遠程測控等服務。同時,雙方與國家工信安全中心共同成立智慧交通自主創新聯合實驗室,加強交通建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快形成行業應用標準,打造“專、精、特、新”北斗產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近年來,中國電子與多家央企廣泛開展聯合創新,在電力、電信、能源、交通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保障了關鍵行業領域安全穩定。未來,中國電子將繼續以打造國家網信事業核心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己任,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面向場景化、定制化、多樣性的計算需求,不斷提升體系能力、資源能力、產業能力和工程能力,提供最優產品和解決方案,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央企力量。


來源:CEC中國電子


★ ★ ★

NO.2

中科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加強北斗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把武漢打造為北斗規?;瘧孟刃械?/strong>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作主題發言。記者郭良朔 周迪 攝


“我國衛星導航研究已經由跟跑、并跑邁入到領跑世界科技的新階段?!?月29日,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暨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張平文在現場發言時表示,將加強北斗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漢落地轉化,為武漢打造成北斗規?;瘧孟刃械睾腿珖倍樊a業發展高地做出貢獻。

武漢大學作為中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的重要技術基地,在空天科技研究、尤其是北斗建設和應用中取得了先發優勢,助力武漢入圍我國北斗產業發展第一方陣。張平文表示,武漢大學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有組織科研,進一步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交叉創新的鏈條,鼓勵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創新“無人區”,尤其在北斗時空基準與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5G/6G通信、腦科學等交叉學科領域做出一批原創性、顛覆性的前沿研究。

為此,武漢大學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支持以北斗為代表的新技術在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不斷迭代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 譚芳

圖/記者郭良朔 周迪 攝


★ ★ ★

NO.3

江蘇電科院研發北斗信號“路由器”  解決了北斗差分定位數據的共享問題


1月20日,江蘇無錫220千伏雙河變電站開展檢修作業。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研制的北斗信號“路由器”為吊車上安裝的北斗終端提供了準確的差分定位數據,實現了吊車位置厘米級定位。

北斗差分定位技術可以為電力設備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由于電網企業使用北斗差分定位技術網絡安全要求嚴、接入成本高,該技術在電力業務中的應用受限。為此,江蘇電科院創新研發了北斗信號“路由器”。該設備具備差分定位數據共享、基站服務與防欺騙信號檢測三重功能。每臺設備的覆蓋范圍可達1.2平方千米,為200臺以上的北斗終端提供厘米級定位服務。


來源:國家電網報、中國電力網

作者:章岑 徐江濤 葉迪卓然

圖源自網絡


★ ★ ★

NO.4

山東德州:全天候監測農作物長勢 武城農業用上北斗衛星


近日,在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牛文忠通過手機查看耕地土壤濕度等情況,并安排技術人員根據不同地塊冬小麥墑情采取澆水、施肥等措施。

管護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北斗技術的加持。2021年12月,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與中化現代農業武城技術服務中心合作,由后者利用北斗衛星對農作物把脈,進而對“癥”下藥,實現節本增效的目標。

2022年,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托管了周邊2.5萬畝耕地?!巴ㄟ^北斗衛星專用于農業遙感預測,可全天候監測農作物生長?!敝谢F代農業武城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史勝利介紹。

“以往采取人工方式,10個人兩個星期才能把2.5萬畝耕地查看一遍,費時費力,現在手機或電腦隨時就能查看,分析判斷農作物長勢?!迸N闹腋嬖V記者,衛星能監測土壤濕度、天氣、是否發生病蟲害、是否缺少營養元素等。

北斗衛星的使用,在提升管護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產量,牛文忠介紹,2022年小麥、玉米兩季合計平均畝產1400公斤,比2021年增加25公斤。

“通過智慧化技術支持,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精細化管理,更重要的是為糧食豐收提供了支撐,助力‘‘噸半糧’’產能建設。武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風廣介紹,該縣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優化升級農業機械,讓北斗種地、智慧灌溉、水肥一體化等一批新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塑造農業發展新優勢。


來源:德州新聞網

記者 王志強  通訊員 李淑冉

圖源自網絡


★ ★ ★

NO.5

河北泊頭:北斗農機助力智慧農業“加速跑”


近日,在河北省泊頭市,當地的農機技術人員為大型玉米收獲機安裝了基于北斗的自動駕駛終端,有效實現了玉米自動化收割。

大型玉米收獲機在北斗高精度的助力下,當地成功實現無人駕駛精準作業,并進行全程自動化收割。此外,當地還在農業機械上安裝了多種傳感器、中央處理芯片以及無線通訊系統等,使播種、噴藥、施肥、澆水、收獲等各個環節越來越智能化,100余萬畝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的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以科技助力農業增產增收,智慧農業實現了“加速跑”。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 ★ ★

NO.6

浙江寧波:“5G+北斗”智能集卡穿梭碼頭堆場間!


1月,浙江寧波舟山港完成了集裝箱吞吐量10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75%,基于“5G+北斗”的智能集卡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舟山港多個港區綜合運用集卡、橋吊、龍門吊等進行運輸和吊裝工作,其中集卡基于“5G+北斗”進行了智能升級,能夠在碼頭和堆場之間有序穿梭不停歇,距離碼頭2公里以外的遠控操作室內,作業人員一邊盯著監控屏,一邊操縱作業手柄進行精準作業。未來,北斗系統將以更優的服務,為物流運輸網絡升級、物流供應鏈持續暢通提供“北斗智慧”。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 ★ ★

NO.7

湖北宜昌:北斗農機服務農業生產多場景


近日,上海洋山港面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運用北斗等新技術對碼頭進行了智慧升級。

據介紹,上海洋山港的智慧碼頭,依托北斗高精度特色服務,結合5G、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集卡車編隊實現自動駕駛,在較為復雜的作業環境下,自主規劃路線、精準運輸貨品,在15秒內自動完成貨物裝卸。北斗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港口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加智能、可靠的技術底座,充分提升了碼頭的工作效率。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