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長春站添加19顆北斗導航系列衛星作為國際激光聯測衛星;中國超低軌衛星星座即將開建;全球最大太空衛星會展舉辦在即

來源:今日北斗   8月前   

第一百二十二期

2023/03/06-2023/03/12


★ ★ ★

NO.1

長春站添加19顆北斗導航系列衛星作為國際激光聯測衛星

圖片


2023年2月初,長春站一次性添加19顆北斗導航系列衛星作為常規國際激光聯測衛星(下表中紅色),依據ILRS(International Laser Ranging Service)國際激光測距組織的數據,目前ILRS在列聯測導航系列衛星中,北斗系列衛星數量達到32顆,超過了歐盟Galileo系列的28顆和俄羅斯GLONASS系列的23顆。長春站依靠國際領先的kHz高重復率全天時激光測距系統和測距能力,在第一時間成功獲取了16個北斗新目標的激光數據。

衛星激光測距技術是一種高精度衛星測軌技術,其對北斗導航衛星的測距精度能夠達到厘米級,在北斗衛星的精密定軌、激光軌道檢核、廣播星歷軌道精度評估等實際應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春站作為國際核心激光觀測站,自2012年以來長期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貢獻高質量激光觀測數據。長春站在HEO高軌衛星和GNSS導航衛星總觀測圈數上長期保持國際領先。依據ILRS的2022年度高軌及導航衛星觀測總圈數統計數據顯示,長春站2022年度高軌及導航衛星觀測總圈數為5727圈,位列全球各測站第一位。其中,2022年度共觀測北斗導航衛星9顆,全年北斗衛星觀測總圈數達1511圈,近5年北斗系列衛星觀測總圈數超5100圈。隨著更多北斗導航系列衛星加入國際聯測,長春站將優化各系列導航星的觀測優先級,制定更加先進合理的導航星觀測策略,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來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 ★ ★

NO.2

中國超低軌衛星星座即將開建,今年9月具備首發星發射條件

圖片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獲悉,該院目前正在規劃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并將于今年9月具備首發星發射條件。據記者了解,超低軌道通常指150公里-300公里高度的軌道。相較于傳統軌道,衛星在超低軌飛行可有效降低衛星研制和發射成本、提升信息獲取和傳輸效率,適用于衛星批量化生產和高密度發射。

據了解,以遙感應用為例,在達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軌衛星可實現重量、成本大幅下降。面對局部沖突或自然災害等隨機突發事件,超低軌衛星能夠快速響應,在短時間內獲取高分辨圖像數據,從而提高對熱點敏感地區的信息獲取能力,應用價值較高、潛力巨大。

“當今世界,科技領域的競爭愈發凸顯。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國提出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長宋曉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更高分辨率、更短重訪周期和更快傳輸速度等迫切需求,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將充分發揮自身在小衛星、低軌通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開展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匹敵傳統軌道衛星系統的探測性能,以充足的衛星數量獲取超過傳統軌道的時間響應性能,以衛星快速批量化制造與發射能力支撐星座建設和應用效能,打造以多快好省為特色的超低軌空間基礎設施,孵化衛星信息直接服務大眾的新型產業生態。

據悉,這套超低軌衛星星座正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下屬空間工程總體部抓總研制。該總體部曾先后成功發射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建成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具備獨立自主的超低軌衛星星座設計、研發、制造、運營能力。目前,該總體部正在開展低軌衛星星座首發星研制,預計2023年9月具備發射條件。該衛星成功入軌后將對超低軌道飛行技術、高分辨率對地成像技術、星載智能處理、信息直達用戶終端等關鍵技術進行演示驗證和應用示范。


來源:環球網

 記者 樊巍

圖源于網絡


★ ★ ★

NO.3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談今年5G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保持5G良好發展勢頭

圖片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正式開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第一位走上“部長通道”,就推動今年5G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等熱點問題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5G是新基建之首,大家對5G帶來的改變充滿期待。請問,今年5G發展有何目標?工作重點是什么?謝謝。

金壯龍:可以這么說,現在已經進入5G時代,我國已經建成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現在我國5G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A設施方面,以5G基站為例,我國已經建成了超過234萬個5G基站。從應用方面來說,比如5G移動電話用戶已經超過了5.75億用戶;在行業應用方面,大家知道我們國民經濟有97個大類,一半以上用了5G。大家用得比較好的,比如在采礦、港口、電力、大飛機制造等都應用了5G。

下一步的重點是保持5G良好發展勢頭,具體舉措用三個字概括:建、用、研。

“建”就是多建基站,今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個,今年將超過290萬個基站。建了基站以后,重點在幾個方面改善,在城市地區,現在很多城市已經有5G,我們主要是要覆蓋得更好。在農村地區,現在實現了縣縣通5G,下一步繼續延伸,這樣就覆蓋的更廣,在工業園區要覆蓋的更深。

“用”即擴大5G應用,要實施“5G+”行動計劃。剛才說國民經濟的大類中要擴大應用規模,除此之外還要在制造業上下更大功夫?!?G+工業互聯網”的賦能對制造業跨越式發展非常重要,我們計劃“十四五”期間建1萬個以上的5G工廠。

“研”,從5G發展過程來看,發揮好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的作用,現在看來效果很好,所以我們正在總結推廣5G經驗,支持產業界組建了6G推進組,代號“IMT-2030 ( 6G)推進組”,這個推進組已經在開展工作,我們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產學研用集中發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6G研發。


來源:新華網、央視新聞、工信微報

圖 源于新華社


★ ★ ★

NO.4

全球最大太空衛星會展舉辦在即 衛星通信、太空計算成焦點

圖片


全球最大的太空衛星會展Satellite 2023將在2023年3月13日至16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辦。該會展是以衛星和太空技術產業為主題的年度重要展會,具有42年的歷史。今年會展吸引了來自120個國家,超過12500人,逾300家廠商參與,SpaceX、OneWeb、Telesat、亞馬遜等大廠均將參會。

據大會官網,Satellite 2023主要包含四個主題論壇,分別聚焦在衛星技術、低軌道衛星/小型衛星(LEO & Smallsat)、軍工、決策管理等方面。技術論壇旨在為與會者提供有關衛星前沿技術的研究成果;LEO & Smallsat則針對低軌道衛星系統和小型衛星的產品、服務以及應用進行探討。

據外媒Via Satellite報道,在Satellite 2023上,最重要且最受參會廠商關注的主題之一就是衛星通信。3月13日,Iridium Communications(銥星通訊)CEO MattDesch、Starlink副總裁Jonathan Hofeller等企業高管將就衛星通信相關話題進行深入研討。此外,在會展的多個分會議上,地天通信、衛星互聯網以及低軌道衛星系統等相關話題被多次提及。

在今年初舉辦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以及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衛星通信也成為了全場的焦點。2022年以來,海外廠商均在推進衛星互聯網的建設:

亞馬遜計劃在2023年為Kuiper星座計劃發射2顆低軌原型衛星;

2022年7月,英國OneWeb與法國Eutelsat合并;

馬斯克“Starlink”星鏈進展迅速。截至2023年2月18日,累計已發射近4000顆衛星。

據市場調研機構摩根士丹利測算,到2030年,全球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454.26億美元。

除了衛星通信以外,Satellite 2023的技術主題論壇聚焦于軟件驅動、太空計算、信息安全等話題。Via Satellite報道指出,隨著太空數據采集、處理以及存儲等應用的發展,無論在空間段還是地面段,太空計算都至關重要。大會首日,LEO Cloud、Ramon.Space等企業高管將就先進太空計算的必要性展開討論。


來源:科創板日報

圖源自網絡


★ ★ ★

NO.5

內蒙古:北斗導航助力!磴口萬畝連片小麥開播

圖片


3月4日,2023年磴口縣推進糧食生產工作春播現場會在巴彥套海農場公司一二三分場舉行,春播春種有序展開。

活動現場,一輛輛滿載小麥種子的播種機穿梭于田間,將一粒粒飽滿的小麥籽種播進地里。播種機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來選點定位,操作人員通過北斗無人駕駛智能播種機上的人機交互界面,對播種作業參數進行設置,并實時觀測作業狀態,駕駛員基本不用操縱方向盤,導航系統自動控制播種,省時省力,提高了播種作業效率及播種作業精度。

據巴彥套海農場公司六分廠郭凱敏介紹,今年巴彥套海農場連片種植10000多畝小麥。播種機器使用北斗導航系統,播種的行距和籽粒間距都比以前的舊機器勻稱,有利于增產增收。

磴口縣雙利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張文杰介紹說,今年的小麥播種使用最先進的北斗導航免耕播種機。北斗導航播種機自動打點,每行重疊面積不大,地的邊角都可以播圓,不僅節省人工,也節省了種子和化肥。


來源:微磴口

記者:溫飛 姚鑫 馬海昕

圖片來源:微磴口


★ ★ ★

NO.6

寧夏銀川:北斗“小紅車”精準定位,共享出行服務更優

圖片


近日,500輛“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亮相銀川街頭,被市民親切稱為“小紅車”,“小紅車”能夠充分運用北斗智慧進行智能騎行。

據了解,“小紅車”基于北斗等技術,可以精準確定騎行位置,識別用戶逆向騎行等違反交通法規的狀態,并提示糾正。同時,“小紅車”融合重力感應、藍牙等多種技術,能夠識別用戶是否正確佩戴頭盔,以及是否帶人、超載等。

近年來,共享單車作為北斗大眾應用的典型領域之一,已經實現規?;瘧?。此前,多地運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為共享單車設立了電子圍欄,開展了定點停放管理模式,解決了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

目前,搭載國產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單車投放已突破500萬輛,覆蓋全國450余座城市,以北斗高精度為基礎的電子圍欄、入欄結算、停車指引、禁停區劃設、定點停放等功能的實現,對于共享單車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以及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北斗高精度服務將持續賦能共享出行領域,為“最后一公里”提供“更優解”。


來源:直播銀川、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 ★ ★

NO.7

廣西崇左:“北斗”讓農機“長眼”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圖片


崇左市充分利用北斗系統等先進技術大力推廣無人駕駛大型農機設備,實現甘蔗生產耕、種、管、收、運等環節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有效解決甘蔗生產用工難題,推動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正值甘蔗春耕生產關鍵時節,在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廣西崇左正合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甘蔗種植示范基地,一臺無人操作的大型農機通過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在甘蔗地里按照預先設定的標準路線進行高精度作業,開行、播種、施肥、蓋膜和培土等工序一氣呵成。

據了解,北斗系統主要通過提供高精度定位信息,實現農機按照預設路線快速、平穩、準確地進行自動上線、自動校正、自動行進。技術人員按步驟提前設置好程序,農機即可按照期望路徑自動駕駛,無需全程掌握方向盤。近年來,得益于北斗系統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廣西崇左正合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當地的甘蔗、辣椒、西瓜等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了效益好、規模大、成效顯的品牌效應。


來源:崇左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

崇左廣播電視臺記者:歐文華 黃世能 易菁

END